股票配资平台股票配资 “历史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中!”解决台湾问题,上海能够做什么?

今年10月25日,首个台湾光复纪念日,国家统一事业也正进入新的历史进程。“历史的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中,我们理应作出这一代人应该的贡献。”在上海市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主题纪念会,这句话令人动容。
那么,上海曾经做了什么,未来又能做什么?
这是1945年10月25日,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公会堂举行。\n 新华社发
一、
自1895年乙未割台到1945年台湾光复,上海与台湾的链接从未断绝。作为大陆主要口岸,上海一直是台湾抗日志士登陆地和抗战物资转运地,大批台湾抗日志士来到上海或者通过上海赴内地,加入金华的台湾义勇队、广东的东区服务队等。
烽火岁月中,两岸许多重要的人与事,都留有上海印记。彼时,为远离日本殖民统治,台湾民众移居上海,其中就包括著有《台湾通史》作家连横。1936年老先生患重病,在上海弥留之际得知儿子连震东妻子怀孕,嘱咐“若生男孩,起名连战”,“寓有自强不息、克敌制胜之意义,又有复兴故国、重整家园之光明希望”。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。
到了1946年8月,台湾光复一周年。台湾光复致敬团从台北飞抵上海,之后辗转前往陕西祭拜黄帝陵。致敬团成员林献堂说:“光复后已觉有可爱护的国家、可尽忠的民族,永不愿再见到有破碎的国家、分裂的民族。”完成任务后,致敬团再经由上海返台。
图为复旦大学生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。
此外,台北的路名设计出自于上海设计师郑定邦。1947年为消除日本殖民痕迹,台北街道被重新命名:东北区域多东北地名,锦州街、四平街等,东南片多沿海地名,温州街、厦门街等。同理,西南、西北片也对应相关区域。直到今天,走在台北街上,依然如漫步在中国地图中。
即便1949年后,咫尺海峡变成天堑,台湾的上海元素依然顽强地生存着。比如,台北徐汇中学,与上海徐汇中学同根同源;台湾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,前身就是银行家陈光甫1915年创立的上海商业银行;台湾桃园的复旦中学,也有相辉堂,也沿用“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”校训……
二、
上世纪80年代,两岸逐渐融冰,上海再次站到交流交往第一线。台企来沪投资设厂,从最初传统制造业延伸至电子通信产业,本世纪以来,随着大陆民众日渐富裕,台企目光也从海外转向身边。餐饮、美容、娱乐、文创、大健康、宠物医疗……服务型台企来到上海,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在沪台商新赛道。
而在其中,上海与台北的交流日益成为两岸交流亮点。沪台两地,直线距离700公里,直飞时间2个小时,浅浅的海峡隔断不了双城交往,上海台北城市论坛顺应两岸民意而生,成为两岸间最重要的城市交流平台。
2023年8月30日,“2023上海台北城市论坛”举行 签署多项交流合作备忘录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
就在2010年首届“双城论坛”举行后不久,上海虹桥机场就与台北松山机场实现直飞,形成“沪台一日生活圈”。之后,两市交流合作驶入快车道,迄今为止已签订40多项交流合作备忘录。得益于“双城论坛”溢出效应,两城不断互鉴、共同提高——台北的市民热线、里长模式、垃圾处理、文创园区等成为上海学习的榜样;上海的智慧城市、科技创新、基础设施建设、交通发展也让台北获益良多……
沪台之间,有过不少佳话。1998年,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,就在和平饭店和平厅,实现了1993年新加坡会谈后的第二次握手。长期在汪道涵先生身边工作的章念驰回忆,二老(汪道涵与辜振甫先生)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都体现出中国文化,他们品茶、谈京剧、说餐饮、讲书籍版本。“他们之间会互送礼物,最多的是什么?笔筒。什么意思?中国必(笔)然统(筒)一,大家心照不宣。”
这是1993年4月27日,首次“汪辜会谈”在新加坡开始,海协会和海基会代表各10人参加了会谈,这是海峡两岸授权民间机构领导人的第一次晤谈。这是会谈前汪道涵(左)与辜振甫握手。 新华社发
三、
两位先生的遗愿,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。曾经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上海,理应为解决台湾问题,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出贡献。
首先,是做好自己的事情,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,“从根本上说,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。”祖国大陆发展的优势和条件,是反对“台独”分裂活动、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最坚强的力量保障,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那句话,“两岸统一,关键在我”,这在国际形势与两岸关系严峻复杂的当下更是如此。
桃李不言而成蹊。一座更加繁荣、更加开放、更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,不仅能为国家统一事业提供各方面重要支撑,也是在向台湾同胞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伟大成就。要知道,上海及更广阔的长三角地区,一直是台胞、台企在大陆聚集地,也是许多台湾同胞来大陆生活就业的第一站。

此外,就是秉持“两岸一家亲”理念,积极推进沪台各领域合作。近年来,无论是推出上海惠台55条,还是落实台胞同等待遇,抑或是为台胞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,上海正在持续尊重、关爱、造福台湾同胞。
更重要的是,随着两岸融合发展纵深推进,如今已从政策赋能延伸至心灵契合。也就是说,两岸交流,不能只是外在形式上的结合,更重要的是心灵深处的共鸣。我们经常说,国家完全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政权统一,而是要实现人心回归与心灵回归。落到上海,台胞在此既能接触到传统中华文化,找到来时路与归属感,也能让台湾青年在上海现代化发展中,看到自己的未来与舞台。这样的“化学反应”,相信能进一步增进台湾同胞的民族认同、文化认同、国家认同。
四、
祖国统一大业,应该是双向奔赴的过程。在此过程中,在沪台胞、台企不能缺席。
台商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和建设者,更是见证者和受益者。上海市台协会长张简珍呼吁上海台商要看清形势,主动拥抱大陆“十五五”规划和上海“五个中心”建设的发展热潮,在参与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中,实现台商事业的持续发展。
在上海发展近40年,如今不少台企在先进制造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、大数据等领域深耕多年,已将总部、研发中心、销售中心设在上海。一种观点是,上海需要思考在“五个中心”建设中有效吸纳更多台商台企元素,而台企也不能只是简单地技术升级与生产力提升,最关键的是要调整企业战略,主动对接上海产业发展方向,更好融入本地产业链、供应链与创新链。或许这一过程难免会有阵痛,但一旦转过来了,就会有一片新天地。

追求祖国统一,台胞先贤已经为我们做出榜样。在上海举行的纪念活动中,定居台胞胡思华提到了外公何学仁的故事。1938年春,怀着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祖国的向往,年轻的何学仁离开台湾来到大陆,奔赴延安。1941年,何学仁参加八路军,投身敌后工作,负责对日情报翻译工作,直至抗战胜利。
“他让我懂得,爱国爱乡从来不是口号,而是跨越海峡的坚守与行动;民族复兴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美梦,而是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、攻坚克难的坚韧历程。”胡思华告诉台下年轻一代台胞,我们要传承台湾与祖国永不分离的根脉深情股票配资平台股票配资,两岸同胞携手同心共圆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,“如今历史的火炬传递到我们手中”。
明辉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股票配资平台股票配资 从实验室到太空舱 张洪章的关键一跃 科研与飞天的完美融合
- 下一篇:没有了


